肥胖代謝整合治療中心

恆佳醫療提供適合的肥胖治療。包括內科、外科、營養師、健康管理師、心理師和個案管理師,全方位照護患者。新陳代謝科和腎臟科專家也可提供最佳的保健和抗衰老治療。我們的目標是整合醫療資源,幫助肥胖患者重回健康,享受美好生活。

內因

基因(先天性遺傳因素)

簡單的說,就是爸爸媽媽胖,小孩子也就容易胖。肥胖家族的形成主要和遺傳有關。雖然和家族的飲食形態和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但是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基因遺傳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有一研究指出,一群從小讓人收養的成年人其體重形態比較接近其生父母的體型,因此,對於肥胖家族而言,遺傳因子對肥胖較環境因子的影響為甚。

賀爾蒙(胃腸荷爾蒙)

胃腸道,是第2個腦人的身體裡,存在兩個大腦,第2個「腦」,就是胃腸道,這已經是近年來醫學界的共識了。胃腸道擁有大腦之外最複雜的神經系統,這裡分布著多達上億個神經細胞;除了消化功能,還會放出各種胃腸荷爾蒙,影響全身大小器官,包括大腦。正是因為這些荷爾蒙對大腦傳達了訊號,我們才會有飢餓感或飽足感,會影響食慾的荷爾蒙如附表。

疾病(內分泌疾病)

常見的內分泌失調包含甲狀腺功能低下(Hypothyroidism)、庫欣氏症候群(Cushing’s syndrome)、多囊性卵巢症候群(PCOS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),其他罕見的還有下視丘性肥胖(Hypothalamic obesity)、胰島素瘤(Insulinoma)、性腺低下症 (Hypogonadism)等。因上述內分泌問題而導致的肥胖很少只有單純以體重增加來表現,大多還會合併其他臨床症狀。

藥物

可能導致體重上升的藥物有降血糖藥、抗癲癇藥、抗憂鬱藥、抗精神病藥及荷爾蒙藥物,建議在使用藥物時與醫師詳細討論,若評估因藥物而致,可以調整藥物,切勿因擔心副作用而自行停藥。

外因

生活

雖說我們無法改變身上的肥胖基因,但是,肥胖基因會不會讓我們變成胖子,最終還是由生活和飲食型態來決定。只要能夠維持健康而穩定的生活型態,不論是我們自己,或是下一代,仍然可以跟身上的肥胖基因和平共處。

飲食(飲食型態)

現代人進食,「享受」的目的高過「生存」,吃進去的「食品」也多於「食物」;為了求「好吃」,往往加入大量油脂、鹽分、糖分、化學添加劑,熱量很高,吃多了不但容易發胖,也會導致身體發炎,造成各種慢性疾病。跟其他的亞洲國家相比,台灣人對含糖飲料特別情有獨鍾,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3 ∼2015年「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」結果,89%的國中生、85%的高中生與77%的成人,每星期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。滿街的飲料店不說,而且可選擇的品項繁多,常見上班族餐後人手一杯飲料;台灣的肥胖比例是東亞的第1名,含糖飲料盛行,絕對是主要原因。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之外, leptin 的功能是否正常實屬重要,因為血液中leptin的濃度較低或腦部中與leptin結合之受器 (receptor) 出現異常時,容易造成攝食過量、體脂肪堆積、能量消耗降低,最後體重上升造成肥胖。

運動(活動量不足)

讓現代人更容易發胖的另一個原因,就是活動量不足。50年前的台灣,胖子很少。除了食物的資源有限,當時的人們多半從事勞務工作,會消耗熱量,並訓練肌肉,自然不容易肥胖。現代社會則走向了靜態生活,在工作上,絕大多數的白領工作,幾乎都是久坐不動;即使是屬於勞動的工作,也因為科技的發達,所需要付出的勞動量減少許多。工作之餘,現代人最常見的娛樂,就是看電視、上網、打電動,也是偏向靜態,有研究發現,從1980年代之後,肥胖率的增加,跟活動量的減少、久坐行為的增加,形成正比。

睡眠

俗話說「嬰仔嬰嬰睏,一暝大一寸」,小孩子如果有足夠睡眠,就容易長高;那是因為在睡眠時,我們的身體會分泌生長激素。對於兒童來說,會促進發育;對成人來說,則能促使脂肪燃燒、保持肌肉量。生長激素本來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,若是還有熬夜的習慣,除了會變胖,還有精神不振、免疫力下降、荷爾蒙失調等一堆後遺症。

情緒

調查結果發現,42%病人至少有一項精神上的異常診斷,病症包括了情緒低落(20.5%)、焦慮(17.5%)、狂食症(7.6%)、重度憂鬱(7.2%)、睡眠障礙(2.5%)、適應障礙(2.5%)、暴食症(1.3%)、躁鬱症(1.2%)、器質性精神障礙(1.1%),以及其他情緒障礙(1.1%)。從性別來看,情緒障礙、飲食失調的問題,女性比男性多;睡眠障礙問題,男性比女性多;至於焦慮症,女性和男性沒有差異。研究也發現,手術組在適應障礙、狂食症、睡眠障礙方面,比起非手術組,比例更為偏高。不過整體來說,不論是手術組或是非手術組,都有相當程度的精神障礙問題。肥胖和憂鬱症經常相伴出現。過去的研究發現,肥胖者有55%得到憂鬱症的風險;而罹患憂鬱症的人,有58%形成肥胖的風險。那麼,何者為因,何者為果?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,兩者互為因果。肥胖者會因為心理壓力,以及生理上內分泌和新陳代謝的變化,產生憂鬱的症狀;相對的,患憂鬱症的人,也會因為生理的變化,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,導致肥胖或過重。

線上諮詢

點擊了解適合我的減重方式

臉書諮詢

LINE諮詢